close

[閱讀一]魚怎麼不見了

作者-李家維

  找回台灣海洋的生命力

  漁場的維護,不只是當地漁民的責任,更是一件跨地區或跨國的事。

  飛魚是蘭嶼達悟族文化的一部分,有各種的儀式和祭典。每年三月,飛魚季開始,大家下海捕飛魚,製成飛魚乾,但到了七月的「終食祭」時,再多的飛魚乾也得丟棄,因此在這段期間內,他們吃多少捕多少,不耗盡資源。透過「終食祭」的儀式,讓飛魚不至於因為人類大量獵捕而滅絕,這個儀式充分表現出達悟族「不竭澤而漁」、尊重海洋資源的文化傳統。

  海洋孕育了萬物,也占據了地球百分之七十的面積,一向是人類最重要的資源,不過近年來,全球漁場的急遽萎縮,已引起各界的關注。例如歐洲的捕漁船,原本作業範圍是在漁業豐富的北歐漁場,但由於近年漁獲量的大幅減少,使得這些能夠一網拖上六十萬噸漁獲的船,被迫從北歐的格陵蘭一直作業到非洲。不但作業範圍擴大,他們一貫作業的先進方式,也使一些技術落後的國家漁獲大受影響,只能望海興歎「魚怎麼都不見了」?

  台灣四面環海,周邊海域原本是個富饒的漁場,棲息的魚類多達三千種,但經過多年的污染和不當的捕魚行為,這個漁場也逐漸枯竭了,漁業的產量大幅下降,遠洋和近洋的漁業分別降低了三百萬噸到一百萬噸,「魚怎麼都不見了」?

  世界漁場的減少有多種因素,例如地球本身周期性的氣溫變化、聖嬰現象改變了海流,進而影響到漁場,這些都不是人類可以輕易改變的;但部分人類的行為所造成的影響,卻是我們應該避免的。

  例如,東方人喜歡吃魚翅,割下了魚翅的沙魚,常常丟回海裡等死,或者是賤價賣掉;這種行為使部分的沙魚種類有滅絕的危機,也可能間接影響到海洋生態系裡的其他物種,因為沙魚在海中所捕殺的對象,常常是族群裡瘦弱有病的個體,選擇性的殺掉先天基因不良的個體,可能有助於保持這些魚群的群體基因,讓牠們繼續的穩定發展。

  我們在路邊水族館裡,所看到那些繽紛美麗的熱帶魚,很多都是東南亞國家的漁民,用氰酸鉀毒劑捕來的,這種行為不但縮短了魚的壽命,更不知道殘害了多少其他的無辜海洋生物。而這些,都是今天世界漁場萎縮的原因之一。對於漁場的萎縮,我們能有什麼樣的辦法來改善呢?

  例如,行之多年的底拖網作業,就是不能鼓勵的捕魚方式。大幅的網具在海底拖行著,徹底破壞了底棲環境,再加上電擊,讓泥沙裡頭的生物受不了,而跳進魚網裡,用這種方式,常常是捕得了一斤有經濟價值的魚蝦,但卻賠上了十斤以上俗稱的「下雜魚」。下雜魚只能用來當飼料,但在下雜魚堆裡,則存在著豐富的生物資源,是海洋生態系裡頭的重要環節,卻這麼輕易草率地給破壞了。今天,我們的漁業窘況已是事實,但是底拖漁船仍然在台灣各地繼續作業,漁民們也僅能靠此勉強餬口而已,這是台灣海洋生態的大危機,是竭澤而漁啊!

  近來甚至連蘭嶼傳統的飛魚文化,都出現令人擔心的現象。有漁民在海上放乾草蓆,假裝成海藻,誘引飛魚在上面產卵,之後再採卵去做假烏魚子,或賣到日本的料理店。如此一來,飛魚的數量勢必減少,也可能影響達悟人的文化傳承,這種現象值得我們關心。

  漁場的維護,不只是當地漁民的責任,更是一件跨地區或跨國的事。就以養殖鰻魚來說,由於目前仍然不能人工繁殖,因此整個東亞的鰻魚養殖業,都得靠每年春季漁民在河口捕捉的鰻魚苗來支撐。這些弱小的鰻魚苗,是從關島海域一路漂浮而來,長為成鰻後,再從東亞各地的溪流回到海洋,遠赴關島交配、產卵、死亡,而後子孫再回游到淡水的溪流裡。了解這個事實,我們就該跟關島談合作,來保護鰻魚的產卵海域,才能夠使我們的鰻魚資源得到保護。

  而每年的三月到五月間,台灣的漁民在台灣各地海域裡,都可以捕獲到大量的吻仔魚,其實牠們是日本二十多種不同沙丁魚幼苗的集體稱呼。牠們的父母遠從日本海域而來,孵化以後再游回日本,於途中,就被我們的漁民給捕撈了。日本人為了他們的沙丁魚資源,也該與我們合作協商,談談怎麼來進行管理。

  國與國的談判常常是不順暢、令人悲觀的,但是為了共有的海洋資源,唯有國際合作,才有成功的希望。我們懇切的希望政府能儘速研擬辦法,規畫台灣漁場,使海洋的生命力重現!

(本文轉載自《聯合報》民意論壇,作者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[閱讀二]炫麗迷離的珊林瑚海

作者-林明炤

台灣四面環海,有著無盡綿延的海岸線,呈現出豐饒多變的海天景觀。在眾多海岸地形當中,又以珊瑚礁海域的危岩怪石,最是令人歎為觀止。這些由珊瑚一點一滴堆積成的珊瑚礁,隨著地殼隆起而逐漸裸露到海面上來,在經年累月的海浪沖擊和風化作用下,被雕琢成了美麗而壯闊的特殊景觀。從平坦遼闊的砂岸、星羅棋布的潟湖、迻迤起伏的礁台,到崎嶇崢嶸的岬灣,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就下,交織出炫麗迷離的礁岩奇景。隨著不同節令、氣候和時辰的交替,珊瑚礁區的景致也有著瞬息萬遷的變化,展現著奇門遁甲般的神祕色彩。

珊瑚,其實是蟲蟲世界

珊瑚在分類上屬於腔腸動物,和海葵、水母、水螅算是近親,但外觀上常被誤認是植物或礦物。然而,由於珊瑚體內具共生藻可行光合作用,再加上能堆積碳酸鈣骨骼,說牠們同時具有動物、植物和礦物的特性,倒也不為過。一般我們所看到團塊形、分枝形、板葉形的「珊瑚」,其實是珊瑚的群體。珊瑚群體是由眾多珊瑚蟲所共同建造而成的,在群體表面上的那些小凹洞,就是一隻隻珊瑚蟲的窩,因此一個珊瑚群體上便可能有著成千上萬的珊瑚蟲。這些長得像小海葵似的珊瑚蟲彼此脈絡相通、營養互享,成了名符其實的生命共同體。

珊瑚能以一分為二的無性生殖方式擴大群體,一個偌大的珊瑚群體,當初可能只是由單一珊瑚蟲所逐漸分裂、堆積形成的。由於珊瑚的細胞可以不斷地汰舊換新,因而沒有所謂的老化現象,在環境許可的情形下,理論上牠們是可以長生不老的。但珊瑚的生長速度極緩,一個上千年的珊瑚群體,很可能只有圓桌般大小,以致一個珊瑚礁體得以形成,更是彌足珍貴。

海底樂園爭奇鬥豔

一般常見的珊瑚,大致可分為石珊瑚、軟珊瑚和柳珊瑚三大類。石珊瑚是近岸最常見的珊瑚種類,牠們組織內的共生藻使珊瑚群體呈現出瑰麗的色彩,也讓石珊瑚有著很強的碳酸鈣堆積能力,因此,石珊瑚又被稱作「造礁珊瑚」。石珊瑚群體具有多樣的外形,牠們複雜的分枝和孔隙,正好提供了生物們躲避天敵的最佳掩護,而這些屏障也讓許許多多的生物種類能在這裡共存,也難怪珊瑚礁有著「海中熱帶雨林」的美譽了。這些多釆多姿的珊瑚和薈萃聚集的海洋生物,爭奇鬥豔地綴飾著原本灰翳黯淡的冰冷礁岩,共同構築了海下的一隅樂園。

和石珊瑚相比,軟珊瑚的群體就顯得柔軟得多,牠們雖然也會堆積碳酸鈣骨骼,但卻是以很細小的骨針形式存在,散布在柔軟的組織內,所以牠們的群體仍保有相當的柔度。當牠們在海中迎流款擺時,就像是一雙雙輕展的纖纖小手,頻頻地招人入夢。這些質地柔軟的軟珊瑚,看來像是海中掠食者的佳餚,但科學家們發現,軟珊瑚的組織內含有毒素,所以只有少數生物能以牠們為食。否則,這些被漁民俗稱作「海豬肉」的軟珊瑚,恐怕早就被啃食殆盡了。軟珊瑚常會集中形成獨特的軟珊瑚群聚,在熙來攘往魚群的襯托下,這些花團錦簇的軟珊瑚就像是一片片的絨毯,讓五光十色的珊瑚礁更顯得華麗。

在大海中能與軟珊瑚爭奇鬥艷的,恐怕只剩下柳珊瑚了。柳珊瑚的組織內也具有碳酸鈣骨針,不僅如此,牠們還會分泌角質骨骼,作為支持群體的主要架構。許多柳珊瑚的群體會長成扇形,並且其群體的伸展方向和水流方向垂直,如此一來,不但可以增加捕捉食物的機會,也能平衡群體各部位的受力。當這些柳珊瑚隨著水流而悠悠擺動時,那婀娜多姿的體態,總吸引著無數潛水者的目光。不過,也因為柳珊瑚雍容華貴的外形和無以倫比的風華,使牠們成為寶石業者的覬覦對象,大家在珠寶店裡所看到的寶石珊瑚,就是一些深海柳珊瑚的骨骼。

海洋中最後一片綠洲

其實,無論是昂然挺立的石珊瑚、隨波搖曳的軟珊瑚,或是枝椏縱橫的柳珊瑚,都是海底舞台的要角,牠們不但點綴出璀璨繽紛的海下世界,也提供了海洋生物的絕佳棲所。對於人們來說,這一片浩浩巍巍的奇景,以及其所蘊藏的豐富資源,正是大自然所賜予的最佳饗宴。但是,隨著人們的過度開發和休閒活動的增加,不僅使原本雍容華貴的海岸景觀日形憔悴,海洋的污染和破壞也日趨嚴重。首當其衝的,便是敏感而脆弱的珊瑚。當珊瑚的健康狀態變差時,便會有白化的現象產生。雖然白化不一定就表示死亡,但卻是病危的象徵。由於珊瑚在生態平衡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,一而再、再而三的污染衝擊,不但危及珊瑚,也大大威脅著仰賴珊瑚礁維生的海洋生物。而身為自然界食物鏈一角的人們,面對此一空前浩劫,又豈能倖免於難?

其實,珊瑚要的不多,不過是一片乾淨而且寧靜的海而已。只要我們不再污染海洋,也不再濫採濫墾,相信珊瑚礁可以很快地展現牠那原有的美麗容顏。希望大家能將珊瑚視作地球村生命共同體的一份子,將海洋中的最後一片綠洲保留下來,讓世世代代的海洋生物能在珊瑚礁間自由自在地漫游。也希望後代子孫在嬉水逐浪、靜聆濤聲、微觀岩理的同時,也能像我們一樣,喟歎於那份源自珊瑚亙古以來所凝聚的浩瀚!

(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海洋生物學博士)




[推薦書單]
《討海人》-- 廖鴻基 晨星
《鯨生鯨世》-- 廖鴻基 晨星
《漂流監獄》-- 廖鴻基 晨星
《航海日記》-- 梁琴霞 晨星
《失蹤的太平洋三號》-- 東年 聯合文學
《風雨海上人》-- 杜披雲 海洋台灣基金會
《冷海情深》-- 夏曼.藍波安 聯合文學
《海煙》-- 呂則之 自立
《倒風內海》-- 王家祥 玉山社
《看海的日子》-- 黃春明 皇冠
《人魚海岸》-- 汪啟疆 九歌
《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》-- 許悔之 時報
《守望的魚》-- 洪素麗 晨星
《海中鬼影鰓人》-- 王家祥 玉山社
《一個台灣女孩的航海日記》-- 曾玲 方智

以下是國外的海洋文學
《冰島漁夫》-- 畢爾.羅逖 志文
《老人與海》-- 海明威 志文
《白鯨記》-- 梅爾維爾 志文
《海之禮》-- Anne Morrow Lindbergh 遠流
《海濱浪行》-- Richard Bode 遠流
《鯨背月色》-- 黛安.艾克曼 季節風
《海風下》-- 瑞秋.卡森 季節風
《我的老人與海》-- 大衛.海茲、丹尼爾.海茲 智庫文化
《海洋,海》-- 亞歷山卓.巴瑞科 皇冠
《海狼》-- 傑克.倫敦 志文

以下台灣的海洋關懷書籍
《蘭陽海岸之歌》-- 吳永華 晨星
《自然旅情》-- 劉克襄 晨星
《消失中的亞熱帶》-- 劉克襄 晨星
《海洋台灣》-- 尹萍 天下
《人與海》-- 賈福相編 聯經
《消失中的海岸》-- 孫寶年編 聯經
《海岸危機》-- 施信民編 晨星
《我家住在福爾摩沙》-- 邱文彥 胡氏圖書
《台灣沿海濕地調查》-- 韓乃鎮企 劃 民生報
《台灣紅樹林自然導遊》-- 郭智勇 大樹
《台灣海岸何去何從研討會論文集》-- 台灣省交通處
《跨世紀台灣--山川、海岸、森林與水資源》-- 尤清主編 前衛
《走過傷心地》-- 楊憲宏 圓神
《受傷的土地》-- 楊憲宏 圓神
《人文與生態》-- 陳玉峰 前衛
《我們只有一個地球》-- 馬以工、韓韓 九歌
《聽魚說話》-- 趙惠群 聯經
《看海的人》--賈福相 聯經


[相關聯結]-->關於海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atrina777 的頭像
    katrina777

    kATr!Na

    katrina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6) 人氣()